张强 教授、两江学者
发布人:王勇  发布时间:2018-09-26   浏览次数:506



               


张强,永不停歇的跋涉者

 

 张强, 1982年毕业于原泰安师专美术系,曾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首届硕士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美术系主任,重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视觉艺术中心主任。2013年获得中国省部级专家“两江学者”终身荣誉,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主任。

 12月7下午,得知美术学院知名校友张强回到母校参加“当代视觉史高等研究院”成立和特聘教授聘任仪式活动,便与美术学院院长刘钢教授一起,拜访了住在舜华嘉豪假日酒店里的张强教授,听他讲述了自己的从艺之路。 

谈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张强娓娓而谈。大学毕业后,他曾在家乡肥城的小学、中学教授过美术、书法等课程。8年的中小学从教生涯,他始终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1985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研究中国画启蒙的学术论文。1986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专著《中国绘画美术研究》。期间,他还被山东美协推荐参加了全国首届书法研讨会和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每次参会,张强都被选作大会发言,与业界前辈们同台交流切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热爱学术,关注美术理论研究,张强自认为是“觉醒的比较早”。也就是从那时起,张强走上了“一条自我心灵成长的道路”。1987年,业绩突出的张强被泰安市评为首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8年,张强个展在山东艺术学院成功举办,1989年他被借调到山东艺术学院撰写山东美术史,1991年正式调入山东艺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一路走来, 张强从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再到大学教授,变化的是他日渐丰厚的学术著述和多方面的学术造诣,不变的是他泰安师专的求学简历。曾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去进修提高自己的学历。张强说,我想看看泰安师专能够支持我走到多远。

张强说,人生充满了戏曲性。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理论意识?张强认为,艺术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一个是学术标准。艺术标准是你对艺术语言风格的驾驭程度,学术标准是你在学术领域的拓展程度,这是两个不同的标准,他更希望自己是美术语言的开拓者,而不是一个熟练者。

张强调到山东艺术学院后,继续他的美术理论研究之路,为本科生讲授美术理论。他主持建立起了美术学的教学体制,编撰了本科生教材,创办了美术学本科专业,并出任系主任。1994年,著有两本专著的张强评上了副教授。1996年,张强完成了他的第三本专著《中国画论系统论》,该著作被文化部列为“九五规划——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研究生通用教材”,这也是当时山东省唯一的一部研究生通用教材,并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获得了山东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刘勰文艺评论奖”。1997年,山东艺术学院申报硕士点,张强撰写的这本《中国画论系统论》就成为申报材料中的最大亮点。1998年,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点开始招生,张强获批山东艺术学院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招收中国绘画学方向的研究生。在他招收的首届学生中,有两名学生考上了博士研究生。2000,38岁的张强,破格晋升为正教授,成为当时山东省艺术类院校中最年轻的教授。

2001年,张强为了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和学科设想,寻找人生的全新感觉,他又应聘到四川美术学院担任系主任。张强认为,四川美术学院是全国著名的艺术院校,在此工作,可以使自己的艺术之路走的更加宽广。他率先在国内的美术学领域推出了“美术学”向“视觉文化”转型的学科构建与教学实践,开设了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本科专业。2004年,张强担任了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研究中心的主任,经过他与同事们的辛勤努力,当代视觉研究中心获批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13年,著作等身的张强当选重庆市首届两江学者,成为学校唯一一个省部级专家,也是重庆市唯一的一个艺术类的两江学者。

2002年,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了《惊人之笔--中国现代书法展》,张强作为伦敦大英博物馆历史上第一位当代艺术的表演者,现场进行了书法艺术的表演。伦敦大英博物馆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现代书法艺术》文集,其中不乏郭沫若、启功这样的大家之作,张强的书法作品也被收录其中。他在文集中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张强,毕业于中国美丽的风景区——泰山脚下的一所高等学校……这是大英博物馆历史上第一次出版《中国现代书法艺术》文集。

20176月,英国温切斯特大学邀请张强去做访问,并聘他为客座教授,担任艺术批评和实践方向博士的联合培养导师。今年,张强还接受了英国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的邀请去做书法艺术的表演,泰特现代艺术馆是世界艺术场馆中的地标性建筑,每年都会邀请一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在馆内展出。张强的书法作品如期展出后,他将有幸成为在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展出艺术作品的第二位亚洲艺术家。

在获评两江学者后的第一个四年聘期里,张强笔耕不辍,编撰了40卷的《张强艺术学体系》,目前已经出版到30卷。张强说,他想构建一种新的艺术和理论的高地。

轻描淡写地说完自己30余年的从艺经历,张强兴致勃勃的回忆起了自己大学两年的读书时光。

张强说,青春年少的大学时代,是他心灵发育的最美好的时光,泰安师专给予他的最宝贵的财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宽泛的专业基础。他认为,师范院校里面的艺术专业有些像自由的艺术系一样,专业课的学习比较宽泛。他特别推崇苏东坡式的文人传统。在他的艺术学体系里面,有两卷古典书法,四卷现代书法,两卷古典诗词,一卷现代诗,还有古典绘画。他认为大学阶段不需要追求知识的精,需要追求知识的宽博,这些理念对他以后的“思想框架影响巨大”。

 当时,在美术系孟传柱老师家里,张强借到了一套文革前出版的中国古代画论。孟老师对张强说,允许他借一个假期。张强就利用暑假将上下两册的中国古代画论系统的阅读和抄写了一遍,这对张强今后走上美术理论研究的道路,“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基础”。张强说,即使到了今天,他谈起中国古代画论依然是如数家珍,他常在课堂上引用中国古代画论里面的经典内容,这在他的学生看来,有些不可思议,怎么可以熟稔到这个程度。“这是那个时代打下的基础,相当于童子功。”张强说,当年他入学时只有18岁。这段时光的“抄功”,对他今后从事美术理论的“发育”起到了巨大作用。

 另一个方面就是泰山文化。泰山厚重的历史感留给他了极深的印象,用古代的绘画方式去泰山写生,去岱庙画汉柏、临摹壁画,寒冬的深夜里去经石峪偷偷做金刚经的拓片,那种人生体验,至今都让他难以忘怀。历史感始终影响着他的研究和创作,他与英国学者合作的著作《大空王佛——僧安道壹刻经与北朝视觉文化》,成为张强一个新的学术高地。

 张强说,当时青春年少的自己,各个感官都是张开的,干净的,空白的,像海绵一样汲取着各方面的知识,对知识的获取充满了新奇、兴奋和乐趣。“那个年龄段接触的东西和后来接触的东西是不成比例的。”这是泰山文化给予他的历史感,也是他在绘画里着重强调的。

大学期间,张强写过几篇论文,反思当时的大学美术教育。他认为,国画教学应该回归传统,用西方艺术的训练方式解决不了国画教学中的问题。课余时间,张强临摹了大量的国画和字帖,“完全是理性认识下的自发行动”。

张强说,历史上最牛的大画家首先是大文人。大学期间,他构思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国画的修养因素和现代美学思想。当时他将论文投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学报,学报编辑给他回信,让他很受鼓舞。张强当时入校的成绩是前三名,大学期间的成绩却表现平平,他不刻意去追求学习成绩的名次,他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去“完成自我教育”,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构建自己的学习系统。他认为,课堂学习了解就够了,他不想在那个时段完成自己局部的精构,“必须要建立自己的思想高度”。思想的高度来自于学术研究和理性的思考。他不觉得“学习是一种劳动,学习是一种需要”。

从教三十多年, 张强认为,身教胜于言教,他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一定做到,他做到的总是要比说到的做的多。四十卷的《张强艺术学体系》,在当代中国来讲是绝无仅有的。他想用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实验。

张强说,这么多年的跋涉追求,著书立说,在外人看来是非常辛苦的。可他自己不觉得累。“如果我不去思考了,不去写字了,不去画画了,我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

张强一直以泰山学院的毕业生而自豪,他总是在不断完善自己,攀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的艺术高峰。

 张强艺术成就 张强教授为伦敦大英博物馆首位当代艺术表演者,意大利威尼斯拉古纳大展“艺术机构特别奖”得主(与Lia WEl合作),还获得澳大利亚墨尔本中澳艺术双年展“国际优秀艺术家”奖,中国首届视觉艺术双年展“人文艺术大奖”,海南首届国际艺术双年展“艺术贡献金奖”等。2017年以“后现代水墨建构者”丰厚成就,与“现代水墨之父”刘国松同时分享“2017海南国际艺术大展暨中国在场国际艺术论坛”之“思想先导大奖”。主持“中国坐庄——全球化与多元化视野之中的艺术史重构”国际艺术学高峰论坛,“视觉史语境之中的汉字/书写”全国学术研讨会等。出席“第三十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并主题发言。著有《张强艺术学体系》四十卷,2013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开始出版,内容涉及艺术学元理论,中国画学,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中国中古宗教与视觉文化,张强踪迹学报告,双面书法(与liaWEl合作)古风绝句诗,传统风格书法、绘画等。